一、苏州到南京物流公司区域经济链视角,观察区域经济的一个新的视角
迄今为止,我国对于供应链的研究,还大多倾向于与企业相关的领域,企业这个领域应当说是发达国家最初提出供应链管理首先关注的领域,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有关资料
,都是集中在研究这个问题。著名的供应链学者克里斯多夫所讲的两句有关企业与供应链关系的话都是瞄准供应链和企业关系的,这几乎成为供应链形象语言的话:
“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市场上将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
应当说,在我国开始实施和“改革、开放”的国策之后,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们的企业与供应链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有另外一些问题必须要做出回答,其中之一就是,我国各区域经济如何面对供应链这个的新的环境。
区域经济在中国有一定的独特性,是中国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的构成。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中国的区域经济仍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中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力量。中国的区域经济在新的供应链环境下,如何应对、如何生存、如何发展?是我们需要研究和关心的问题。本文就以供应链的视角来探讨区域经济的一些问题。
二、供应链有助于区域经济突破封闭
突破区域的资源制约,突破区域的体制制约,把区域经济的发展融入到更大的环境中,融入到全国乃至全球的环境,瞄准更广泛的资源和更广泛的市场,是现在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发展观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低、速度慢,重要的原因是区域的分隔和区域本身的封闭。这里面有观念的问题,例如保护本地区经济的观念、保护本地区人文环境的观念、“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只想得到不想付出的观念等等。但是也常常存在人们想突破自己的封闭,在更大的环境中寻求更广泛的发展机会,但是却不那么容易做到。原因在于,长期存在的、根深蒂固的分割和封闭状态不可能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环境。
固然有很多行政的办法、管理的办法、法律的办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些办法毕竟带有相当的强制性而不是一种内在的、自发的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不同的资源,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资源,以“看不见的手”为结合的力量,从而实际上冲破一个区域的范畴去寻求优化,这才是最有效的办法,这已经是我们改革开放初期“市场化取向”时期所认识到的问题。供应链就是这样的可以跨越区域进行资源组合优化配置结果。
区域经济,成也在“区域”,在于这个区域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败也在“区域”,在于这个区域的孤立封闭。这是我们现在,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后,必须要认识到的严重问题。供应链观念和对供应链的构筑,对区域经济是个重要的问题,他的作用在于把这个“区域”的优势延伸和扩展,变成在更大环境中运作的力量;而同时,有效地解决使经济走向失败的“区域”封闭问题。由此可见,从供应链视角来研究区域经济,解决区域经济的若干问题是我们应当予以关注的。
三、区域经济与供应链的关系模型
区域经济与供应链的关系模型大体有四种:
第一种模型,在区域经济范畴中,包括了完整的供应链;
第二种模型,在区域经济范畴中,包含的是供应链的主要链节;
第三种模型,区域经济范畴中,只涉及供应链的不起主要作用的部分链节;
第四种模型,在区域经济范畴中,包含的是供应链的恶劣链节,包括容易造成灾难的危险、污染、劳动伤害…等可能会给区域经济造成损失的链节。
供应链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构造,和不同产业相连接的供应链,有的十分复杂,有的却相对比较简单。供应链的寻优,有时候也是向相矛盾的方向发展,有的寻优是使供应链跨越地区甚至跨越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他的优势构筑。有的寻优则是使供应链趋向于简化和短程化。这非常像自然界生存竞争所出现的丰富多彩纷繁的局面,大型化、巨型化的生物和小型化、微型化的生物都是在自然界环境中生存竞争寻优的结果。
虽然在当今世界上,国际经济的融合,甚至出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供应链越来越像跨国乃至全球发展。但是同时,我们也决不可以把它看成是唯一的。在区域经济范畴中,包含完整供应链的存在也有天然的合理性。对一个区域来讲,这种供应链的构筑可以做到主要在区域范畴中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的运用,可以避免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人们环境、法律、标准、技术乃至体制方面的壁垒,自然,构筑的难度较小,这就使第一种关系模型可能得以存在。
我们必须指出的是,在现代社会中,第一种关系模型虽然不是特例,但也绝非是个普遍的现象。原因很简单,在于一个区域地理环境、气候、人才、资源、市场和科技水平、文化水平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就必然使得多数供应链向外的延伸,跨越区域便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成为供应链模型的主体。
区域经济的一个旧观念或称为对供应链认识误区是:有时候人们总想在区域这个范畴中,实现所有供应链链条的完整性,总是想在自己的区域内构筑完整的供应链,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新的封闭思想在认识供应链问题上的表现。
而现实的情况是,大的供应链,尤其是国际供应链,往往是跨越区域甚至是跨越国际的,这一个区域范畴内,存在着只是供应链的一个局部。我们可以追求比较理想的模型,那就是本文中提出的第二种模型:在区域经济范畴中包含供应链的主要链节。第二种模型所指的“主要链节”的含义可以有以下几个理解:
一个是对整个供应链有主导权和控制权的链接;
一个是在供应链中处于高端位置的链节;
一个是可以给区域经济带来较大辐射作用,包括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带来更多利税、带来更多经济活动的链节。
当然,第三种模型对于区域经济来讲是不太理想的,而第四种模型这是区域经济范畴应当力求避免的。
四、区域经济在供应链中的定位
既然供应链已经是区域经济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那么当然需要探讨区域经济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存在问题。这里面首先需要认真研究的是,区域在供应链中的定位问题。在日益深化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下,我们国家应当如何寻求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定位,本人已经有二篇研究报告,主体思想是,我们必须在未来发展中,寻求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高端位置。我想,这主要观点对于区域经济也同样是适用的。在供应链的新的环境下,我们如何才能寻求主动而防止过去曾经出现了盲目被动局面,首当其冲的是认识定位的重要性?同时根据本身的优势和对整个供应链的分析,正确地确定区域经济在供应链中的定位。
按照区域经济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大体也有三种定位:
第一种,位于供应链的首端;
第二种,位于供应链的中端;
第三种,位于供应链的末端;
供应链的首端,大体上包含了最上游的初始资源的开发和上游的资源的开发,包括原材料资源的研制开发,商品、产品资源研制开发?科技资源的研制开发等等。
供应链的中端?大体上包括了生产和制造。不同供应链,生产和制造的领域有的是最终产品的生产和制造,有的是中间过程产品的生产和制造。供应链的复杂性,在中端这个环节表现尤为突出,因为这个环节可能是一条完整供应链的缩影,是反复不断地进行原材料、零部件提供给初期的生产制造,其产品又为下一个环节生产制造所需要的零部件、配件、深度加工原材料,中端的供应链节就可能是这么复杂的结构。
供应链的末端,大体包括了最终产品的生产制造以及用户、市场这个领域。
通过供应链曲线的形状,可以表述不同种类供应链首端、终端和末端的相对地位。可以是向下倾斜的曲线形态,可以是向上倾斜的曲线形态,可以是基本水平的曲线型态,可以是“愤怒曲线”还可以是“微笑曲线”,当然,还可以是更复杂的曲线形态。从世界范围来讲,不同的时代,主体的曲线形态是不一样的,工业化时期是“愤怒曲线”,生产和制造在供应链中占据高端的地位;现在,“微笑曲线”已经逐渐占据主导的地位,也就是说,生产制造从过去的相对高端,相对的控制地位,转变为相对的低端。这个问题,本人在《供应链带来发展道路的思考》一文中已经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参阅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2月12日的同名文章)。
一个区域中,尤其是主体经济的选择,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很明显,抢占在未来经济发展供应链中的高端位置,可以使区域经济取得未来的主导权和主动地位,如果选择时没有考虑供应链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趋势,仅只受现在的“热点”左右,仅只看到当前在供应链仍然处在的高端位置,而以此作出决策,就会不利于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我国的区域经济,在选择上的趋同性,过多地关注我国过去非常缺乏的生产制造领域,而忽视现在已经逐渐成为高端,而未来必然成为绝对高端的供应链首、末端两个位置,就潜藏着最终选择失误的危险。
五、区域经济对于供应链的构筑
按照区域经济和供应链的关系,大体有三种构筑方式可供选择:
第一种,选择构筑全部供应链或者构筑供应链的主链;
第二种,选择构筑局部的供应链,这局部的供应链可以整合和主导整个供应链;
第三种,选择以被整合的地位参与供应链。
第一种选择仅只是一种可能的选择,并不存在天然的合理性。在一个区域中,构筑全部的供应链或者构筑供应链的主链,例如一些地区性的食品、小商品、基本生活用品大体可以形成这样的供应链。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种供应链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在一些区域之中还可能有广泛还存在的土壤,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太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模式,虽然并不排除依然存在的一定可能性。一般而言,一个区域的经济范畴,供应链的主链、支链等全部链条中都完全封闭在本区之内的供应链可能性很小,因为,总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利用外部的资源或者外部的市场。例如,即使原料、生产、市场都在本区之内的地方食品,所需要的次要原料例如调味原料、辅料等也不可能都在本地区之内解决。所以,第一种选择的供应链主要还是指供应链的主链,也即,供应链的主链条在本区之中。这种供应链由于劳动、资源、财富都是在本区域内循环,不可能取得外部的财富,所以很难对本区域的经济有很大的贡献,但是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个基础,仍然是不可缺乏的。
在区域经济范畴中,第二种构筑供应链的选择,是发展区域经济的一种理想选择,因为这种选择会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主动性。在一个区域范畴中,选择那些可以主导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环节,这就使区域经济的影响力远远辐射到区域之外,实际上是能够利用远远超过本区域的资源来发展区域的经济。这种供应链在现代社会中非常普遍,例如,以制造业为主体经济的区域,通过制造业的优势来开拓和控制区域之外的广阔市场;有丰富原材料资源的区域,以稀缺原材料的开发为主体经济,从而在供应链中取得高端的地位;具有科技创新和新资源开发能力的区域,依靠这种创新取得供应链中高端的地位等等。举一个人所共知的现实例子:几十年前,原油生产国曾经是最贫困的地区,是供应链曲线“愤怒曲线”的低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震撼世界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就是贫困的产油国用断绝石油供应的办法,把石油资源变成稀缺资源,从而把供应链中的低端变成了高端,取得了石油供应链的控制权。这一历史的事实给了我们重要的启发:我国很多区域,迟早会根据自己的优势,使本区域中原来处于供应链低端位置的经济领域,变成整合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高端。这样一来,可能出现的一个大的变化是,已经在我国持续了很长时期的资源最丰富地区却又是最贫困的地区,会利用自己区域稀缺资源的优势,来一个革命性的转变。很明显,我们应当在政策上引导这个转变,使之平稳的、有序地进行,而不要发生激烈的对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能够在供应链中取得主动地优势经济,对于区域经济的管理者,将这些优势变成供应链的高端地位,取得供应链的整合和主导权,是应当着意去做的事情。
在区域经济范畴中,第三种构筑供应链的选择,也许不能称之为“选择”,而是一种被“选择”,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处于被整合、被左右,处于一种次要的、配套的地位,当然是很多区域经济的管理者的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然而,一个区域的范畴,固然可能在某些领域有优势,但是在大部分领域是不存在优势地位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进入跨越本地区的强有力的、运作良好的供应链之中,借助于供应链的优势带动本区域的一些经济活动,并且从供应链中分得一杯羹,这对于区域经济也是一件好事。所以,即使是一种分支的、配套的地位,也是需要进行选择的,而不能听之任之、任由摆布。
总而言之,本文提出从供应链视角来考虑区域经济的某些发展问题,也许和习惯的、传统思维方式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这可以帮助我们多一些决策的参考,这就是本文的目的。